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系列解读② | 关于秦创原,西安“十四五”计划怎么干?

发布日期:2022-02-24 来源: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编者按: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正在进入大科学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新发展时期,西安作为创新型城市,必须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体现“西安担当”,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地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为推动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特策划推出“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系列解读报道。

面对“十四五”开局,西安该从何处入手盘活资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破“短板”限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去年3月陕西省提出聚全省之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便是西安把握这一黄金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更是为西安全力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设章节,足见西安在未来五年争做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的劲头与决心。

近日,《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印发,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牵引,以构筑“一总两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格局为基石,迈向高质量创新发展新时代。

《规划》正文部分提及“秦创原”31次,并以一整章的篇幅,强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全市“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详细阐述了推进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

在“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秦创原”在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作为打开陕西未来的“密钥”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而对于西安来说,“秦创原”的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释放创新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当好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的有效路径。

政策先行,落实政府服务 夯实引导责任。

2021年9月26日,《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西安市“秦创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实施方案印发后一个月内,全市共开展12场产学研协作和项目路演活动,促进21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质押贷款3亿元,贷款企业64家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系列更加细致具体的管理办法、申报指南、专项政策陆续印发,相关工作接连启动。

11月18日、19日,《西安市“揭榜挂帅”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创新联合体组建及管理办法(试行)》相继印发,“秦创原”项目征集建设等工作启动。

11月25日,2021年度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四大类项目(秦创原区域示范工程、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转化孵化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申报工作启动。

12月21日,《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政策(总窗口)》正式印发,并率先面向总窗口启动“秦创原”建设重大示范平台(项目)征集工作,同步推进总窗口创新环境和能力建设。

随着《规划》的印发实施,在新一年征途开局,西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又将迎来崭新的机遇。

全局谋划,加码长板优势 推进两链融合。

《规划》中提到,要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一总两带”建设总格局。“一总两带”即推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突出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辐射作用,发挥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集聚效应。

其中,“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将重点支持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力促校企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业化平台体系,围绕推进双链融合发展,切实解决产业链“痛点”、打通创新链“堵点”,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创新产品与市场需求联动互动。

“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将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供给,重点支持经开区、阎良区、渭北新城发挥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方面的优势,围绕“数字化”勾描布局,助力西安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离不开对自身优势清晰的理解,以及对产业发展需求明确的认知。西安拥有优厚的科教资源,7所高校的13种学科跻身全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同时,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行业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等领域位居国内前列。

西安市“十四五”期间关于“秦创原”建设总体布局,正是基于本地较为雄厚的科教资源,发挥高校“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潜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化两链融合,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定向发力,解决堵点痛点 激活发展动能。

《规划》还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功能建设实现跃升,基于市场机制的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首先,要基于研发成果完善孵化链条。保障优势项目转化渠道通畅、所需各类配套服务齐备,全方位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有序交流平台。在建好立体联动“孵化器”层面,建设全链条孵化载体、提升专业孵化服务水平、支持打造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

据了解,此前西安市以西安科技大市场为载体建立起“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这一服务模式将依托“秦创原”进行广泛推广,并结合“三支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同步拓展创业孵化载体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功能,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发挥更大推动效力。

其次,要基于产业需求提升转化价值。根据产业端需求靶向筛选资源、收集研发端成果精准对接合作,降低联络成本,促进取得实效。在建好成果转化“加速器”层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集群,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面向高校院所,鼓励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面向企业端,滚动编制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向驻市高校院所开展靶向筛选;面向产业端,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精准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技术供需双方在技术研发早期相互协作,形成符合产业需求、更具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

最后,要基于两链融合加强创新驱动。聚焦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补齐创新链关键短板,构建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在建好两链融合“促进器”层面,推进产业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优化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布局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注重应用场景开放供给。

“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建成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光电子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聚焦数字科技应用,加强场景挖掘、需求对接和开放试点,打造一批涉及商业、旅游、交通、医疗、教育、政务、文娱等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项目。

“到2025年,建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建设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每年组织不少于100场科技创新成果对接活动;争创领域类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引进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0家;打造一批场景应用示范项目。”这是《规划》紧贴务实基准,根据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列出的具体目标清单。

致广大而尽精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着眼长远、厘清思路、明确职责,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对标路线图一项一项抓落实,一点一滴见成效。在战略上“致广大”,在战术上“尽精微”。紧紧把握省市共建“秦创原”战略机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使科技创新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在路上,作为陕西科教资源高地、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当好“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安力量。